几个世纪以来,中国人与包括阿拉伯人、波斯人和印度人在内的其他民族交流知识。 特别是从明末开始,他们迎来了一批新的外国人,欧洲人。
这些欧洲人中,一些是传教士,另一些则是军火商人。 耶稣会士,天主教会的成员,是第一批来华的欧洲人之一。 清朝掌权后,因为耶稣会士具有天文和科学的丰富知识而被留在宫廷中。
贸易也很重要,因为交易的制品展示了有关生产制造的技术信息。 清朝期间,对欧洲的出口贸易有所增加,尤其是备受人追捧的中国瓷器。

Scenes from the Gardens of Perfect Brightness

在夏季清朝皇帝会到北京城外的行宫- 圆明园居住,办公,消遣。虽然此建筑群是由中国工匠建造,但有些成分是由欧洲人设计。1747年,乾隆皇帝雇佣意大利耶稣会士 - 郞世宁为欧式宫殿与园林的设计师。法国耶稣会士 - 蔣友仁设计了几座喷泉。此版画展现了不同风格与知识的融合:中国生肖雕像与欧洲喷泉技术。1860年,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,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烧毁。

Chinese star-mapping – Heavenly Patterns

传统星图,展现了二十八星官,堪比西方的黄道十二宫。此图摘自《三才图会》。欧洲和中国的天文学家探索太空并分享他们的知识。 这些手绘星图,通过用法语转录补充中文名称的方式,将东亚和欧洲在天文学上的理解结合起来。

Translation of a Barbarian’s Petition to the Court

在乾隆皇帝统治期间,清朝经历了全球贸易的强劲增长。 从 1757 年起,清政府允许欧洲人通过广州港进行贸易。 在这份请愿书中,一位欧洲商人提出了几项投诉,其中一条是认为清朝口译官无用。

在乾隆皇帝统治期间,清朝经历了全球贸易的强劲增长。 从 1757 年起,清政府允许欧洲人通过广州港进行贸易。 在这份请愿书中,一位欧洲商人提出了几项投诉,其中一条是认为清朝口译官无用。

Ref. Chinese Crawford 241